目前,成都市疾控中心选取了200余只符合标准的褐家鼠,通过实验检测它们的抗药性
“耗儿药,耗儿药,耗儿吃了跑不脱。买得快,闹得快,免得耗儿谈恋爱。”曾经,耗儿药的吆喝声起伏抑扬,响彻大街小巷。如今,面对灭鼠工作中遭遇的尴尬,不少人都在思考,老鼠会不会也像人一样产生了抗药性呢?耗儿药还有毒死老鼠的神力吗?目前,成都市疾控中心已选取200余只符合标准的褐家鼠,通过实验检测它们的抗药性。
检测抗药性 精选200多只鼠辈老大
成都市疾控中心的某个实验室里,一群老鼠接连死去,它们正在接受一个关于老鼠抗药性的实验。
这个实验,源于成都市近些年来开展的全市性灭鼠工作中遭遇的尴尬。“耗儿药投了不少,灭效却不高。”成都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鼠抗性项目负责人邓良利说,室外灭鼠工作,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。市场上,抗凝血灭鼠剂是目前城市灭鼠工作中使用最广泛、最普遍的慢性灭鼠药物。
然而,耗儿药用了这么多年,实际灭鼠工作中却遭遇尴尬,老鼠们是不是已经产生了抗药性?
成都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科长刘竹说,去年4月初,成都市疾控中心开展“成都市家栖鼠对抗凝血剂的抗性检测工作”,预计为期两年。这是四川省疾控系统首次开展该项实验。但实验开始前,对老鼠的选择也大有文章。在成都市范围内,常见的鼠种有褐家鼠,占鼠类种群的60.9%,黄胸鼠占37.0%,小家鼠占2.1%。它们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性。
褐家鼠在成都拥有庞大的家族,可谓老鼠界的“领头羊”。它们喜好在低层生活,屋角、仓库、地下道、垃圾堆等都是它们的营穴,它们练就了极强的爬洞能力;黄胸鼠则主要活动于高层。在电梯、天花板、楼顶间穿梭,飞檐走壁,练就了一身“轻功”;数量最少的小家鼠,凭借身体小,灵活地穿梭于厨房、仓库、衣箱、橱柜等地方。
最后,工作人员选择了褐家鼠。这些老鼠来自于金牛区、锦江区、青羊区、武侯区、成华区、温江区,体重必须大于80克,个个“身强力壮”。截至目前,工作人员已经收集到200余只符合标准的褐家鼠,检测它们是否产生了遗传方面的影响,对耗儿药表现出抗药性。
老鼠太聪明 工作人员无奈设“圈套”
和老鼠打了18年交道,邓良利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。“比如,在鼠洞前摆一个异物,老鼠绝不会轻易上当。”他说,老鼠对异物有天然的戒备心理。
为了骗过老鼠们,工作人员只好布下“陷阱”。在喂耗儿药前,工作人员特意将不含耗儿药的玉米粉送到鼠笼前,让它们自由进食。几天过去,老鼠们的防备心理逐渐卸去,大口吃着这些“安全”食品。随后,工作人员将老鼠们已吃惯了的玉米粉与耗儿药混合碾磨,然后混匀装入老鼠的“碗”里。像往常一样,老鼠们仍旧大口吃着美食,几天后,“悲剧”开始上演……
多数老鼠身亡 极个别仍存活 可谓“鼠坚强”
在喂食法的实验中,大多数褐家鼠在为期一个月的观察时间内,相继死去。不过,少许几只却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。
邓良利说,他们先后用溴敌隆和杀鼠灵,分别选取50只褐家鼠进行喂食法的实验。他们将溴敌隆与玉米粉进行碾磨后,用作诱饵。吃过鼠药的第二天,一些对药物较敏感的褐家鼠食量开始减少,活动量也逐渐减少,精神萎靡。吃过鼠药的第三天,一些敏感的个体,身体就开始出血,严重的甚至死亡。不过,少许老鼠在第四天食量才有些许减少。坚强的生命力,让它们挺过了“危险期”。第五天,它们的身体又逐渐恢复。还有一些更是“百毒不侵”,继续进食那些“有毒”玉米粉。喂食七天“有毒”玉米粉后,老鼠们开始正常进食。
“一个月后,大部分老鼠都死了。”邓良利说,只有极个别老鼠存活下来,可算是“鼠坚强”。除了喂食法外,工作人员也用凝血反应实验法,直接测试耗儿药对老鼠体内血液产生的作用。溴敌隆和杀鼠灵都是抗凝血灭鼠剂,它们通过干扰维生素K代谢,破坏正常的凝血功能而导致死亡。“如果血液凝固时间短,就表明已经对耗儿药产生了抗药性。”邓良利说,工作人员在去年9月底和今年5月,两次选取50只褐家鼠,分别用溴敌隆和杀鼠灵进行实验。结果发现,大多数褐家鼠血液的正常凝血功能被破坏,凝血时间长达100余秒。而少数“鼠坚强”,凝血时间仅几秒钟。
目前,实验仍在继续。为了更直接地检测抗药性是否受到遗传影响,工作人员将开始采用基因法进行实验。邓良利说,采基因的一种方法是测定RNA的抗性位点;另外一种,便是测定其DNA的基因序列。目前,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褐家鼠内脏的采集工作,并将其冷藏在零下70℃的环境中,等待采基因实验。“整个结果,将在实验结束后揭晓。”
成都商报记者 彭娟